北京二胎奖励一览表 (一)

北京二胎奖励一览表

贡献者回答2025 年北京二胎奖励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假期福利:生育妇女除国家规定假期外,生育假延长 60 天,加上基础产假 98 天,共 128 天;男方享受 15 天陪产假;夫妻在子女 3 岁以下时,还可享受 5 天带薪育儿假,休假期间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不变。生育补贴:一次性补贴: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每生 1 个可享受一次性补贴 5000 元,但要求二孩出生后在北京市户籍所在地最少居住满 6 个月,且补贴发放前已足额缴纳社保或个税。生育津贴:参保女职工生育前连续缴费 9 个月,或分娩之月后连续缴费满 12 个月,可享受生育津贴,计算公式为生育津贴 = 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 天×产假天数,且职工生育津贴免缴个人所得税。托幼补贴:建立普惠托育服务,对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机构给予补助。二胎生育家庭孩子托管费用可补贴 50%,困难家庭可全额补助。教育资源:二胎家庭在入园、入学等教育资源分配上有一定优先权,在报名顺序上优先于非二胎家庭。住房政策:申请公租房时,二胎家庭可优先考虑,且租金可能有一定优惠。税收优惠:照护 3 岁以下幼儿的家庭可减个税。辅助生殖医保:辅助生殖医保覆盖,减轻生育困难家庭经济负担。

共有产权房即将到来?长沙“十四五”住房保障规划正式出炉! (二)

贡献者回答近年来,长沙围绕“住有所居”目标,始终将住房保障作为民生重点工程加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市住建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历年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23.87万套,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和租赁补贴4.89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26.92万户。

根据《规划》, 长沙到2025年末拟新建(筹集)公 租房 不少于1万套,力争1.75万套;新增公租房货币补贴发放力争3.5万户,不少于2.75万户;公租房覆盖率力争达到5%,总住房保障面达到25%。

为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 长沙力争到2025年末新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5万套 ,重点向产业园区、重点片区、重大公共配套设施等周边集中。

近日,《长沙市“十四五”住房保障规划(2021—2025)》正式出炉,根据《规划》,长沙将构建由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形成“租售补改”为一体、“多层次、广覆盖、多主体”的住房保障新格局。预计“十四五”期间, 全市新建(筹集)公租房1万套,新增公租房货币补贴发放力争3.5万户,新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棚户区改造达0.91万户。

同时在《规划》中还指出,长沙还将积极探索共有产权制度,统筹当前经济适用住房和定向限价商品房为共有产权房的同时,探索人才共有产权住房,解决城市发展所需的关键人才住房困难问题。棚户区改造方面,“十四五”期间,拟改造户数约0.91万户,总计划投资约130亿元。

什么是“共有产权住房”

这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模式,是由政府投资或提供政策优惠,按照有关标准筹集建设,以部分产权设定销售价格和面积,面向符合稳定就业等规定条件的本地城镇户籍无房家庭和稳定就业的非本地户籍无房家庭供应,实行政府与购房家庭按份共有产权的保障性住房。个人和政府共同拥有这套房的产权,在不动产证上会注明双方比例。

“ 共有产权住房”是否能享受正常商品房的权益

根据其他城市目前实行的政策,购买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享有与购买商品住房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具体包括教育、医疗、户政、养老、住房公积金等公共服务权益。购买共有产权住房视同购买商品住房享受子女的幼儿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可以立户、入户,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或提取住房公积金余额,可以作为本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享受养老等家庭综合服务。

“共有产权住房”分布在哪些地方?

根据规划,共有产权住房重点向产业园区、重点片区、重大公共配套设施等周边集中,但是这类房源一般户均面积都不会太大,更多的考虑刚需群体用户。

哪些人可以购买“共有产权住房”

好处这么多,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直接购买,虽然目前长沙还在探索过程中,但是购买肯定需要一定的条件,根据《规划》有可能是人才优先,大家也可以关注 楼盘 网长沙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 长沙 楼市 信息。

2025年公租房补贴发放 (三)

贡献者回答2025年不同地区有公租房补贴发放相关情况。黄冈市黄州区计划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00户;北京市顺义区2025年2月全区公租房租金补贴发放568户,发放金额620794.54元,市场租房补贴发放155户,发放金额314050元。

公租房补贴旨在帮助符合条件的家庭减轻住房负担,各地的补贴发放计划依据当地住房保障政策、需求以及财政状况制定。黄冈市黄州区在2025年制定了针对100户的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计划,体现了当地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规划和举措。而北京市顺义区公布的2025年2月公租房租金补贴及市场租房补贴发放情况,详细说明了受益户数和发放金额,反映出该地区住房保障工作的具体实施成果,让公众了解到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公租房补贴政策的效果,为后续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十四五”住房领域7大公共服务规划出炉 (四)

贡献者回答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1月11日,国新办举行《“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后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规划》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欧晓理谈道,《规划》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持续推进均等化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首次将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规划,提出普惠性发展方向,并将生活服务同步纳入规划范围,打造今后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蓄水池。

《规划》涵盖了九个领域的公共服务,住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共7方面内容。

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强调住房保障,涉及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3个方面,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强调积极推动改善住房条件,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住房公积金4方面内容。

在住有所居的民生保障目标基础上,《规划》提出住房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要逐步实现住有宜居。

3大指标,7大内容

与“十三五”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聚焦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的2个主要发展目标相区别,《规划》将“十四五”住房领域的主要指标增加至3个,并细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

包括1个约束性指标,即到2025年,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的保障率要应保尽保;2个预期性指标,即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要应保尽保,实现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目标。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租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属于政府兜底的住房保障范畴,解决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实现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的保障率应保尽保是约束性指标。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三大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厘清政府权责边界,强化政府兜底保障职责。公租房和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目标的原则是应保尽保,因此没有设置具体的数量目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数量是根据全国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区数量综合确定的,为21.9万个。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2200多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其他住房、收入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继续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在公租房方面要做好城镇住房和收入困难家庭公租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合理确定实物公租房保有量,对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

在棚户区改造方面,要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把好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科学确定棚户区改造年度计划,重点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棚户区,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工程进度和回迁安置。

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做到应保尽保。

《规划》指出,在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积极推动改善住房条件。包括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等。

《规划》还提出要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多措并举促进单位依法缴存,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租购并举保障缴存人基本住房需求等。

我国有2亿灵活就业人员,去年住建部在重庆、成都、广州、深圳、苏州、常州6个城市开展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引导和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并享受相应的权益。潘伟表示,从试点的情况来看,目前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运行平稳。

许小乐表示,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扩大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覆盖面,在这一群体租房或购房时提供必要支持其在城市安居稳业。在许小乐看来,通过将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纳年限与保障性住房申请挂钩,将公积金与社区多种服务贯通打造丰富的金融产品等,或可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40城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将超1/4

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十四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点,《规划》再次明确要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2021年6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其后各地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潘伟介绍,目前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缓解了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促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40个重点城市2021年筹集93.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预计可帮助2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二是调整了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促进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十四五”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47万、60万和40万套(间),均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左右;40个重点城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约为26%。

三是为城市吸引人才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上海、西安等很多城市都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布局在新城或产业聚集区,吸引新市民、青年人到城市就业,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十四五”时期积极推动改善住房条件的重点方式,有助于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政策从制定推出到落地效果显现需要一个过程。整体来看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趋势向好,政策支持力度大,细则制定遵循科学可持续的原则。

黄卉指出,从2021年7月开始,已有超过30个省区市出台了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或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城市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执行细则。伴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陆续将有更多执行细则推出,以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有所居。黄卉补充,在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过程中,各地应考虑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实际情况对租金水平等条件进行考量,促进市场主体形成长期可发展、经营可持续的良性运营模式。

潘伟在阐明“十四五”保障性住房重点工作时提到,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黄卉认为,公共服务租购同权的重点在于落户及子女教育。具体来看各地的做法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放宽落户条件,推动积分落户;二是落实居住证管理,将租房与获得居住证或户籍相关联;三是推出居住证或积分入学,各类人群按顺位统筹就近入学。

在黄卉看来,公共服务租购同权的政策突破重点是优化公共资源分配方式,尤其在落户及子女教育方面逐步减少“租购差异化”。具体来看,或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逐步弱化甚至取消房屋产权对子女受教育机会优先等级排序的影响,采用概率抽签、居住距离、实际居住时长等更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排序;二是加大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给,平衡区域资源差异,加大对人口流入城市教育的财政支持等。

几点可以查摇号中签结果 (五)

贡献者回答不同类型的摇号,查中签结果的时间不同:

需注意,要根据具体摇号类型关注对应时间及官方渠道。获取摇号中签结果的方式多样,如官方渠道通知、官方网站查询、电话查询、短信通知、现场查询、手机APP/小程序查询等,可按需选择。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北京公租房价格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典诚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