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男子入室盗窃1.5元硬币,被判处6个月,为什么说他一点都不冤?
- 2、如何教育孩子不要他人钱财 应该怎么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拿别人的钱财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男子入室盗窃1.5元硬币,被判处6个月,为什么说他一点都不冤? (一)

优质回答男子就偷了1.5元硬币,居然被判刑两年,而且还不是缓刑。男子张某在凌晨进入他人家中,盗得1.5元硬币,结果被房东抓了个现形。张某做梦都想不到,就因这区区1.5元的硬币,自己被法院判了6个月。
男子入户盗窃1.5元月黑风高,一男子张某偷偷潜入柯某住宅意图盗窃。张某东翻翻西找找,只偷得几个硬币,共1.5元。而张某弄出来的动静也惊醒了柯某,柯某一家人很快就将张某制服并拨打了报警电话。后张某因盗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有网友不理解,张某只不过偷了1.5元,怎么还构成犯罪呢?还要被判刑?
获刑半年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法条的规定,盗窃罪至少有5种常见的情形:盗窃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属于入户盗窃,也就是说只要是入户进行盗窃,即便只偷到一毛钱,都构成盗窃罪!张某虽然只偷得1.5元,仍属盗窃罪的既遂。张某虽然只偷得1.5元,但张某真的不冤!进入他人家中实施盗窃行为,何其胆大!
处罚金2000元在法律层面,无论行为人基于何种目的,只要其非法“入户”并实施了盗窃行为,就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也无论户内是否有人,无论其盗窃的公私财物是否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均应当对行为人非法入户并进行盗窃的行为进行认定。所以,入户盗窃相较于数额较大这个量刑情节,入罪的标准明显更高,量刑也更重。
张某虽然具有入户盗窃的情节,但在盗窃数额方面,1.5元的盗窃数额连数额较大的标准都没有达到。但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其法定刑依然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的范围内。
如何教育孩子不要他人钱财 应该怎么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拿别人的钱财 (二)
优质回答1、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孩子意识到乱拿别人东西的后果,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2、每个小孩几乎都有这样的事情,所以不要一听到孩子偷拿钱就觉得特别严重。如果父母反转角度去思考一下,也许就会发现孩子行为背后所产生的动机。10岁以下的孩子对于别人的东西和钱没有多大的概念,孩子可能会知道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办法去控制自己。因为孩子不知道怎么去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或想要的东西,与其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偷东西,还不如说是拿东西呢。
3、一般低年级的小孩在这个阶段对吃喝玩乐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朋友有着奥特曼的卡片,或者是谁的卡片比较多,会有这么一种攀比心理。孩子想要获得就要用钱去拿,但是父母是不会给孩子这种零花钱去买别的东西的。孩子就觉得如果我去偷拿父母的钱,或许父母就不会知道。一对聪明的父母要知道孩子即便是不愁吃喝,也需要一些钱来傍身,就像是大人一样,口袋里有钱说话才会硬气。
4、孩子也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当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爱,是为了能够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也会调皮捣蛋,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据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向父母在表达能够做些什么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偷钱的行为时,第一时间是去了解一下他的内心,明白孩子为什么去拿,从而真正的对症下药。如上述一样,男孩子偷了10块钱,被爸妈送到了派出所,其实父母就是想要教育一下小孩。
5、让孩子明白你拿了钱不管是拿谁的钱你都必须要去投案自首,或许10块钱并不能够立案,但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即便是一毛钱也是人家的,是不可以拿的。现在这种教育好像成为了一种潮流,动不动就去搬出警察,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正确的方式是把孩子的问题变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尊。而不是在孩子犯错之后狠心把孩子推出去,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6、其实父母的心是好的,想让这些警察叔叔来教育一下孩子,让孩子明白错了事情就要去受到惩罚。但是当这些事情最大化,一旦闹到派出所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大事件,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所以父母必须要知道孩子为什么拿钱,可能是因为孩子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不管有什么东西都需要跟父母说,让父母去解决而不是偷偷拿东西,这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偷一毛钱违法吗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典诚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