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
-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 六、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
- 七、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
- 八、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 总结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诈骗罪不予起诉的八种情形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情节显著轻微
诈骗罪不予起诉的第一种情形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这通常涉及诈骗金额非常小,未对被害人造成实质性损害的情况。例如,诈骗金额刚刚达到立案标准,但犯罪嫌疑人及时归还了财物,且未对被害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此时可能被视为情节显著轻微,不予起诉。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追诉时效期限
若诈骗罪的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则不再予以追诉。追诉时效根据法定最高刑来确定,例如,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后,该诈骗案件即过了追诉时效期限。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
特赦令免除刑罚
在国家发布特赦令的情况下,若诈骗犯罪嫌疑人符合特赦条件,可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不予起诉。这是国家对特定犯罪人员的一种宽恕措施。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虽然诈骗罪本身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范畴,但法律规定,若某类犯罪必须依照刑法规定由被害人告诉才处理,且被害人未提起告诉或中途撤回告诉,则不予起诉。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可能涉及诈骗行为的特定情境。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在诈骗案件侦查、审查起诉等过程中,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则由于诉讼主体不存在,无法进行起诉,通常会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六、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
证据不足
若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证明诈骗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足,包括缺乏诈骗行为、主观故意、诈骗金额等关键要素的证据,或证据无法达到起诉所要求的确实、充分的标准,则不予起诉。
七、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
没有犯罪事实
经过侦查等程序,若确定被指控有诈骗行为的人实际上并未实施诈骗犯罪事实,则不应起诉。这种情形通常发生在案件调查深入后,发现原指控基于误解或错误信息。
八、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其他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情形
作为兜底条款,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也可能导致诈骗罪不予起诉。这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的司法解释、法律规定或政策指导下的特殊处理方式。
总结
诈骗罪不予起诉的八种情形涵盖了从犯罪情节轻微到证据不足、从犯罪嫌疑人死亡到法律特殊规定等多个方面。这些规定体现了法律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也注重对个体权益的保护和对特定情境的考量。在实际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衡量各种因素,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诈骗罪不予起诉的八种情形的信息了解不少了,典诚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