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否属于刑事案件 (一)

答诈骗罪属于刑事案件。若诈骗行为的涉案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就会被定性为刑事案件。反之,如数额未达到标准,则会按照治安案件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诈骗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追究并非民事案件范畴。
尽管诈骗罪可划分为刑事案件与治安案件,但不论罪行的性质如何,行为人皆需承担对受害人的赔偿义务。这一赔偿责任则属于民事案件范围。换言之,尽管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有所区别,但行为人在法律面前的赔偿责任是共同存在的。
因此,诈骗罪确实属于刑事案件。其处理流程根据涉案金额的不同而有所区分,而行为人无论在何种案件中,都需对受害人进行赔偿。这表明,尽管诈骗罪的法律责任与民事责任有所差异,但法律对受害人的保护是全面且一致的。
综上所述,诈骗罪作为违法行为,其处理方式分为刑事案件与治安案件。不论案件性质,行为人都需承担赔偿责任,这部分责任归入民事案件。这体现了法律对受害人权益的全面保护,不论罪行是否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被诈骗后,现在处警结果是报立刑事案件,是什么意思 (二)
答立案之后就会侦查,找出诈骗分子。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各省市不同,在三千元至一万元。如果达不到诈骗罪立案标准的,可以按治安案件处理。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法律分析
首先公安机关对报案的会立即接受,并向当事人问明情况,制作笔录,对接受案件或者发现的犯罪线索,公安机关会迅速进行审查。然后立案。公安机关接受报案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诈骗的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诈骗公私财物达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诈骗数额接近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为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是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 (三)
答法律分析:诈骗是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需要分情况而定:
1、诈骗行为只要涉案数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就是刑事案件;
2、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按治安案件处理。
诈骗是一种违法行为,就追究其法律责任来说,不是民事案件。但不管是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行为人都有赔偿受害人的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案立为刑事案件后的办案流程 (四)
答诈骗案立为刑事案件后的办案流程如下:
1、采取强制措施,刑事拘留
符合拘留条件的,会被刑事拘留。
2、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
公安把该查的都查清楚了,就会把案卷移交到检察院。
3、审判阶段,法庭见真章
检察院觉得证据确凿,会提起公诉,把案卷送到法院。
根据《刑法》对于诈骗罪的表述,可以明确,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分为三个区间:
1、数额较大,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
2、数额巨大/其他严重情节,三年十年以下;
3、 数额特别巨大/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十年/无期徒刑。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明白了诈骗案转为刑事案件了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典诚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