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执法处罚力度 (一)

答业内人士指出,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已在行政执法体系中达到严厉程度。所谓“判刑”,则属于刑法范畴,交管部门已采取“上限”处罚。 这种“上限”处罚取得了显著效果。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8月7日至31日,浙江省共查处酒后驾车11592起,其中有1453人因醉酒后驾驶而被拘留。值得注意的是,有6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酒后驾驶被通报纪检监察部门,除交警部门的处罚外,他们还需面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
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浙江在查处酒驾方面成效显著,荣获全国第一。对此,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宋晓春表示,这个“第一”实属不易,它体现了警方对社会的保护能力、民警的发现能力和公安机关的查处能力。浙江警方对此数字持乐观态度。
扩展资料
刚性执法,一场前所未有的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风暴,正在全国各地相继掀起。风暴缘起于酒精引发的一幕又一幕令人痛心的交通肇事案,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执法成效,归因于政府痛定思痛后的铁腕出击,归因于科学发展观赋予的刚性执法动力。
事业单位党员醉驾能查到吗 (二)
答事业单位党员酒后驾车能被查到吗?《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七十四条适用于因醉酒驾驶对党员进行行政拘留,构成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错误。党员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维护党纪政纪严肃性,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城市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共产党党员、行政机关公务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中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饮酒后违法驾驶,是指经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认定并给予相应行政、刑事处罚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第四条对党员干部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处罚,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条或者第一百七十四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第十六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七项或者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等规定执行。第五条因酒后违法驾驶被依法暂扣驾驶证并处以罚款的,由党纪给予警告,或者由政府纪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第六条因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被依法行政拘留、罚款的,由党纪给予严重警告,或者由政府纪给予记过、降级处分。第七条对酒驾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由党纪机关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解除政治纪律。第八条因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被依法判处刑罚的,党纪处分为开除党籍,政纪处分为开除党籍。对不能开除党籍的个人,要按党纪处分党员审批权限的规定,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党员处理酒驾需要注意相关程序。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只要是违法的,肯定会被记录下来,只要是允许的,相关信息肯定会被知道。如果有疑问,可以进行一定的咨询,在解决相关事宜的过程中不会失去法律主动权,从而减少失误。
政府工作人员酒驾怎么处理 (三)
答法律分析:第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
第四、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第五、一年内有违反上述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4.1 酒精含量阈值
车辆驾驶人员饮酒后或者醉酒后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阈值见表1。
表1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阈值
驾驶行为类别阈值
驾驶行为类别阈值(mg/100mL)
饮酒后驾车≥20,<80
醉酒后驾车≥80
公务员醉驾是否要开除公职 (四)
答公务员如因醉驾而依法受到刑事处罚,理应受到开除公职的处分。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履行法定职责。若公务员出现醉酒驾驶机动车或酒后驾驶机动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且构成犯罪行为,警方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公务员醉驾犯罪,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更严重损害了公共安全,有悖于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依法惩处公务员醉驾行为,不仅符合法律要求,也是维护公职人员形象、确保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措施。通过严格执行法律,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引导公职人员自觉遵守法律,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
从法律与道德的角度出发,公务员醉驾行为应受到开除公职的严厉处分。这不仅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更是对公务员职业操守的严格要求。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公务员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维护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构建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酒后驾驶会不会开除公职 (五)
答一般情况不会开除,但是如果教师因为酒驾被追究刑事责任,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法律分析】
教师酒驾不会开除公职,但醉驾导致重大交通事故,情节严重的会进行开除处分。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并给予处分。教师是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如果醉驾的,虽然没有肇事,但是已经触犯了危险驾驶罪,同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般会被判处拘役。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教师资格条例》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明白刚性执法处罚力度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典诚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