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何分析朱令案中传言的舍友三人都有参与投毒一说?
- 2、清华朱令铊中毒案:若凶手不是孙维(孙释颜),真凶或许超乎想象
- 3、朱令铊中毒案怎么回事 朱令铊中毒事件介绍
- 4、清华“铊中毒”受害者朱令去世,没有人知道她还有个亲姐姐【吴今】当年也离奇坠崖
多个答案解析导航:
如何分析朱令案中传言的舍友三人都有参与投毒一说? (一)

最佳答案本是青春年华,应在大学学海中滋润成长,却莫名两次中毒,第二次却严重损伤神经,青春活力停格在最美的年纪,再也不会恢复到以前了。多么让人震惊和痛心!这名可怜的少女就是令人骇然的“朱令案”中的受害人:朱令。事情依旧过去二十多年,但是校园惨案、校园暴力,在今天仍在上演,说明校园安全依旧不是那么安全,近日又传言朱令的三个舍友都有参与投毒事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至今警方仍未侦破。在我看来,既然是同一个宿舍的,一人中毒,剩下几人即便有未参与投毒者,但有同伙嫌疑,间接参与也未尝不可。
回顾案情,在1994年11月,朱令第一次铊中毒,症状较轻,住院一个多月后就康复出院了。寒假结束,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三月初朱令又开始出现中毒现象,这次更加严重了,出现肌肉麻痹现象,甚至自主呼吸消失,由于当时没有条件验证是铊中毒,病情一直拖延保守治疗,等到四月二十号才最终验定,服用对症的药物将毒排出体内,但为时已晚,朱令的神经遭到严重损伤。
确定是中毒后,朱令的父母报案,清华大学的保卫科得知报案消息,第一时间通知朱令的舍友保护案发现场,不久宿舍发生盗窃案,经检查后,发现并没有财产损失,只有朱令的洗漱用品不见了。种种疑点指明:向朱令投毒的就是身边人!经过警方调查,最有可能接触铊的正是朱令的舍友孙某,但是长达八小时的盘问,孙某就被带回家中,1998年的时候就下了定论,结果确实“无法侦破”。按照合理的推理,凶手很可能隐藏在舍友中,可是由于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推理,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在一封不明来信中写道“朱令是个自私自利、不会与人相处、不在乎他人想法、无道德意识的孩子”,还明言是朱令有错在先,扰乱他人休息,那几个下毒的人投诉无果,不得已才下毒,下毒只是想让朱令生病留级。除此之外一直向朱令父母强调好好教导自己女儿学会尊重人,这种悲惨的结局是她自己种下了因,自食恶果而已。这封信更加证实了朱令的三个舍友都有参与投毒。可惜的是至今没有将凶手抓捕归案。
清华朱令铊中毒案:若凶手不是孙维(孙释颜),真凶或许超乎想象 (二)
最佳答案1994年的一个清晨,清华园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们忙碌于学习与生活之间。然而,这片宁静被一次离奇的铊中毒事件所打破。朱令,一名才华横溢的清华学生,在这起事件中遭遇不幸,最终在1994年12月离开了人世。案件的真相至今仍未揭开,凶手是谁,背后的力量又隐藏着何种深意?让我们一起探索这起案件的神秘面纱。
朱令的遭遇令人痛心。她在中毒后出现了脱发、剧痛等症状,最终确诊为铊中毒。铊中毒事件的起因至今未明,为何是她成为了受害者?案件的调查一度指向朱令的室友孙维(后改名孙释颜),她作为朱令的室友,行为举止引起怀疑。但缺乏确凿证据,案件未能定罪,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猜测。
与此同时,朱令的其他室友也成为了案件的重要线索提供者。她们在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目击者和知情者,为警方提供了大量线索。然而,她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人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关于案件的班级态度,物化2班的同学们在大学5年中获得了不少荣誉。然而,班里矛盾重重,甚至到了毕业,一些矛盾仍未解决。系里老师和班干部曾召开秘密会议,将一些信息压了下来。朱令家属曾写信给班干部,希望发动同学提供破案线索,但此信被班干部转交到系里,普通同学并不知情。
如果凶手不是孙维(孙释颜),那么真凶的势力可能更加复杂。孙维(孙释颜)的家庭背景引人注目,涉及政治、商界等多个领域。她的离国行为、对案件的声明以及与同学、室友的互动,都引发了人们的关注。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朱令家属要求公开案件进展,但警方拒绝了公开信息的要求。
尽管案件的真相仍未完全揭开,但人们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真相的渴望从未停歇。这起案件提醒我们,无论真相多么难以触及,追寻真相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它警示我们关注可能破坏社会公正和法治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
朱令铊中毒案怎么回事 朱令铊中毒事件介绍 (三)
最佳答案朱令铊中毒事件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极大伤害的事件。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介绍:
事件背景:
朱令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突然出现了铊中毒的症状。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初步认定为是投毒事件。
调查过程:
警方对事件进行了调查,但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调查过程中,朱令的同宿舍同学孙某曾被警方作为嫌疑人带走调查,警方称她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然而,后来孙某被释放。
社会舆论:
由于警方对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朱令案成为了公众事件。公众对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产生了各种猜测,导致案件进一步发酵。多年来,不少网友认为孙某有动机并了解铊的属性、有获得铊的途径,因此有投毒的嫌疑,并一直呼吁警方重启调查。
官方回应:
2013年,随着复旦投毒案的告落,关于彻查朱令案的呼声再度涌现。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表示碍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且过程中未受任何干扰,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此案。
综上所述,朱令铊中毒事件是一起离奇的投毒案件,至今仍无明确结果。公众对案件的关注和猜测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公正和真相的渴求。
清华“铊中毒”受害者朱令去世,没有人知道她还有个亲姐姐【吴今】当年也离奇坠崖 (四)
最佳答案受害者朱令的父亲是吴承之,母亲是朱明新,姐姐是吴今。
吴承之,上海人,1940年出生,195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退休前曾任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是朱令事件主人公朱令的父亲。
朱明新,是清华大学投毒案受害者朱令的母亲。
朱令铊中毒后,日常起居主要由父亲吴承之和母亲朱明新照顾。
2004年,朱明新从椅子上摔下去导致脑出血,头顶补上了一块巴掌大的钛合金板。
女儿吴今,精通芭蕾、钢琴、英文,曾以北京市前十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1987年,吴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生物系,在1989年4月,和同学在野三坡春游时,失足坠崖离世。
女儿朱令,从小学到高中一路保送,直至上到清华。她是北京市二级游泳运动员,擅长古琴。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1994年铊中毒后,朱令幸存下来,终日卧床。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
吴今案件回顾:1987年,吴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生物系,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北京大学,简直就是荣誉,毕业后还可以分配工作。1989年4月1日这一天,吴今和班上十几个同学逃课,从北京出发前往100公里以外的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境内的野三坡春游。
等到第二天上课,大家还是没有发觉吴今本人,像吴今这样的学习狂,上周六逃课已经是极限,不可能连续逃课,大家终于发觉不对劲,赶忙联系了吴今父母。
当天上午吴今父母和吴今同班同学先在学校里找,下午他们又跑去涞水县他们游玩过的地方查找了一遍,还是没见到吴今本人。
奇特的是,第二天涞水县附近的村民在小山坡底下发觉了吴今的尸体,这个地方第一天吴今父母和吴今同学也走过,没发觉她的人。
奇特二:根据当时的同学回忆,他在崖底发觉吴今的时候吴今身上没有发觉明显的摔伤痕迹,手指夹缝隙上也没有坠崖时抓树枝或者泥土的痕迹,从20米左右的山崖坠下,脸上一点血丝也没有,而且吴今尸体完全没有像已经出事三天的样子。
奇特三:吴今随身佩戴的电子表时间停留在10点多,那天早上的班车正好是10点多,按照从小山坡到火车站,时间根本不可能够用。
奇特四:这个小山坡离吴今跟上午一起出来游玩的同学距离不远,当天吴今跟同学道别,如果是在这里坠崖,其他同学都应该听得到声音。
奇特五:吴今当天穿的是紫色衣服很显眼,发觉她时是躺在一块石头上,这么明显的为什么吴今父母和吴今同学过来找的时候没发觉,还是吴今当时的表情像睡着,面容安详,衣服整齐,根本不想坠崖。
奇特六:吴今当天和同学道别的时候随身携带着行李,如果是坠崖,吴今的行李应该是在她旁边,至今找不到吴今的行李。
奇特七:吴今当天借口离开不是去找上午返校的同学,那么这中间她去了哪里,见了哪个人?而且这个人吴今要瞒着所有同学。
后来警方问吴今同学要了吴今的生前日记、书本、纸张,查查吴今是情感纠纷还是其他原因。
有人说吴今头部上的伤是吴今死之后嫌疑人用钝器打伤制造的假象。
其实那时候想查吴今的死亡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法医征求吴今父母,解剖吴今尸体,吴今父母拒绝了,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儿死后还不能安生。
他们宁愿接受自己的女儿是意外坠崖身亡。
所以,吴今当时去见了谁,到底经历了哪些,至今是一个谜。
【朱令】铊中毒案件回顾: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起先是肚子疼,吃不下饭;接着(12月5日)胃部不舒服;最后(12月8日)她的头发开始脱落,并在几天内掉光。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虽然没有查出病因,但住院一个月以后,朱令的病情得到缓解,并长出了头发,于1995年1月23日出院。
1995年2月20日,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朱令返校。
1995年3月6日,朱令的病情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朱令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
1995年3月9日,朱令父母带朱令到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李舜伟教授接诊后,告诉朱令的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了”。但是由于朱令否认有铊盐接触史,并且协和医院不具备做该项化验的条件,协和医院没有进行铊中毒的检测。
1995年3月15日,她的症状加重,开始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朱令住进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协和医院按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诊治。
1995年3月23日,朱令中枢性呼吸衰竭,协和医院采取了气管切开术。
1995年3月24日,协和医院开始对朱令采取血浆置换疗法,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毫升,有些人认为这对未确诊的情况下维持朱令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朱令感染上了丙肝。
1995年3月26日,朱令被送入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1995年3月28日陷入昏迷状态,直到8月31日苏醒,朱令共昏迷长达5个月。
1995年4月28日被确认为铊盐中毒。同年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报案。因从朱令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北京市公安局接报后经过侦查发现,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协和医院对朱令进行了多项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HIV,脊髓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统,化学物质中毒,抗核抗体,核抗原抗体和莱姆病等),但除了莱姆病以外,其它项目的化验结果皆为阴性。
根据互联网的反馈以及陈震阳1995年4月28日的化验结果,朱令开始服用对症药普鲁士蓝,服用当天,血液中的铊离子浓度开始下降,这是朱令到协和医院求诊的第50天,一个月后(一说10天),体内的铊被排出。但是,由于铊离子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太长,朱令的神经系统遭到严重损害,视觉几乎完全丧失,肌体功能也受到严重损伤,且仍处在昏迷中。
调查结果:朱令同宿舍的同班同学孙维,被警方认定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且跟朱令接近的人。经过详细调查,警方正式将其列为投毒的犯罪嫌疑人。孙维的祖父孙越崎和伯父孙孚凌在民主党派和政协担任要职,而正是显赫的家庭背景,被认为是本案件的调查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吴承之和朱明新的两个优秀女儿都是离奇遇害,一死一残,全都是悬案,无法查清真实凶手。
都是大学入学第二年遭遇不测。
朱令父亲吴承之出来发声还是为了朱令现在的病情发声,大女儿的离去一口不提。
这种一对女儿双双遭遇离奇不测、无法破案的概率简直低的可怕……
吴,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朱家……
吴承之和朱明新到底接触了什么惊天机密?
迫害?间谍?威胁?案件后期沉默的北京警方……本是很容易破获的案件……
最后一个女儿活到了50岁……吴承之言语之间已经满足……
似乎吴朱家人被针对……真相好像被永久封入看不清摸不透的铁雾之中……
重金属【铊】是克格勃常用的毒剂之一,苏联解体后克格勃改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相信关于转载的那篇谎话连篇的朱令铊中毒真相调查报告之一究竟是何人所写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典诚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