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的一生,是充满传奇与波折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的军营少年,成长为民国时期西北军的统帅,被誉为“布衣将军”。冯玉祥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亲自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又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抗日,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决策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冯玉祥的一生,不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冯玉祥的一生是怎样的? (一)

冯玉祥的一生是怎样的?

贡献者回答冯玉祥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1882年11月6日出生。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22年)投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1914年7月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

1915年,冯玉祥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

1918年2月,冯玉祥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在湖北武穴(今属广济)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旋署陕西督军。

1922年夏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赵倜部,5月调任河南督军。因受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排挤,10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率所部驻防北京南苑,抓紧练兵。1923年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冯在孙中山推动下,与陕军暂编第1师师长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长孙岳结成同盟,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任直军第3军总司令,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是。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冯玉祥迫于奉、皖两系军阀的压力,赴察哈尔张家口(今属河北)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改称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8月任甘肃军务督办仍兼西北边防督办。

在此期间,冯玉祥接受共产党人和苏联专家帮助,建立各种军事学校。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迅即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冯玉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根据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随即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西安之围。1927年4月,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此后,曾一度附和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1928年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发生利害冲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发的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收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被推举为总司令,指挥所部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省(今分属河北、内蒙古)。8月在蒋派重兵威逼下辞职,隐居泰山。

1935年4月,冯玉祥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2月,以蒋答应实行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受蒋排挤离职,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抗战胜利后,为形势所迫,冯玉祥于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遇难。

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呢? (二)

贡献者回答冯玉祥在民国时期堪称一个传奇,是少有的从丘八出身混到麾下四十万大军的总司令,民国军阀虽然多,唯有玉祥最传奇。

丘八就是大头兵,真正大头兵出身的人,很少有人能够担任军官,但是老冯是谁啊!老冯长的一副憨厚样,身材魁梧,声音嘹亮,十分上进,凭借着“兵王”的资本,冯玉祥在北洋当兵期间被第六镇标统陆建章看上了,并且将侄女许配给了冯玉祥,可以说,没有陆建章就没有冯玉祥。

大头兵当军官的晋升之路是十分困难的,有了后台就不一样了。

在陆建章的栽培下,冯玉祥逐渐成为北洋军阀中的一个小头目,1911年武昌起义后,冯玉祥积极响应,领导了滦州起义,可以说,在冯玉祥的一生当中,这次起义最为光辉,是其追求革命,追求真理最为纯粹的一次,没有包裹任何私货的一次,却是失败的最惨的一次。

滦州起义后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担任总参谋长,然而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起义就能成功的清末时期,滦州起义最终已失败告终,对于冯玉祥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然而,冯玉祥有后台啊!在陆建章的搭救下,冯玉祥在北洋军中继续效力,并且被任命为营长,1914年冯玉祥就混到了第16混成旅的旅长。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混成旅没有什么概念,认为冯玉祥不就是个旅长嘛!实际上,在整个袁世凯时期,总计不过17个混成旅,冯玉祥的混成旅在巅峰时期多达上万人。

从1915年袁世凯称帝,到1924年直奉大战期间,冯玉祥几乎全程参加了民国前期的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背后的靠山也主要直系,冯玉祥的后台陆建章就是直系,后来又被直系的曹锟所看中,彻底成为直系将领。

然而冯玉祥又是一个同情南方革命党的北洋将领,所以在多次对南方革命党的战争中都尽力克制。

对于这一点,吴佩孚是极为不满意的,因此,处处排挤冯玉祥,使得冯玉祥在直系中的处境并不好。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冯玉祥稳住了后方,为直系的胜利取得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直奉大战后,却并没有给冯玉祥过多的好处,担任河南督军不久还被吴佩孚给整北京去了,表面高升实际没有实权。

历史上对冯玉祥将军是怎么评价的?你的看法又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官长与士卒共甘苦,以带子弟的心肠去带兵。严格训练部队,尤重近战、夜战训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艰苦耐劳锻炼。编著《军人精神书》、《 战阵一补》等书作为教材,并经常给士兵讲课示范。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人称“布衣将军”。

冯玉祥西北军的“五虎上将”都有谁,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四)

贡献者回答在历史上,冯玉祥鼎盛时期的兵力多达40万人,他靠着手下的“十三太保”,也曾叱咤风云,成了“西北王”。那么,冯玉祥手下的的“十三太保”到底是何方神圣,还有就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指的是当年冯玉祥西北军中13个重要的军事将领,他们被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长期跟随冯玉祥,为冯玉祥南征北战,被冯玉祥所倚重。他们分别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和韩多峰。

一、韩复榘,河北霸州人,在冯玉祥手下,从一个小文书被一步步提拔成为西北军的重要军事将领。但是在中原大战,他弃冯投蒋。后来,他占领山东,成了“山东王”。在抗战时期,因不战而放弃山东,被军事法庭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枪毙。

二、石友三,吉林长春人,著名的倒戈将军。他本是吴佩孚的部下,后来投靠了冯玉祥,从马夫做起,不断升迁,成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后来,他又反反复复,叛冯投阎,投蒋叛蒋,投张叛张,抗日投日,最后他被不愿意做汉奸的结义兄弟高树勋活埋在黄河岸边,这也算是罪有应得。

三、孙连仲,河北雄县人,本是冯玉祥的手下的一个炮兵,由于得到冯的赏识,一路升迁,成为西北军中的重要将领。孙连仲在抗战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抗日英雄。1990年8月14日,孙连仲将军病逝于台湾。

四、孙良诚,天津静海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中原大战投蒋。在抗战时期,他率部向日伪军投降,成为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他摇身一变又成为了抗日救国军。在解放战争是,又投诚。上海解放后被捕,1951年他在苏州监狱中病故。

五、张维玺,山东馆陶县人,中原大战后,他解散所部回天津家中隐居。后来,他重新被国民政府征召去军校学习,毕业后,他负责在贵阳练兵。抗战时期,他的妻子和父母辈伪抓捕命在旦夕,经国民政府批准于1943年去开封找孙良诚解决人质问题被孙扣留,日伪妄图任命其为汪伪二方面军副司令,他誓死不从,后来被日军毒死,终年55岁。

六、刘汝明,河北献县人,他从一名小卒被提拔成总指挥,对冯玉祥忠贞不渝,中原大战后,他誓死不降蒋。后被整编为第29军,宋哲元任军长,刘汝明任副军长。1933年,他参加了长城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他所属的部队被解放军全歼。1949年10月,他退到台湾。1952年退役,1975年4月28日病故台北。

七、佟麟阁,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他从一名哨兵,成为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七七事变,佟麟阁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八、过之纲,安徽蒙城人,为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参加过五原誓师、北伐战争。在中原大战后,他没有选择投蒋,而是去了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后来又去了山东的韩复榘处任职。1937年,他告别了军旅生涯,1957年因病逝世。

九、葛金章,安徽人,为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中原大战后,托庇于韩复榘,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

十、赵席聘,河北保定市赵家庄人,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他跟随冯玉祥赶走了住在紫禁城的溥仪。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他也离职在家赋闲。他在赋闲期间,曾被受命为湖南剿共总司令,但他以生病为由并没有去赴任,1957年在北京病逝。

十一、闻承烈,山东威海人,中原大战时被韩复榘裹胁投蒋,任济南市长。后来投降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史馆任职,1976年去世。

十二、程希贤,河北省景县人,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早年因作战失去右臂,但仍能在单杠上大回环,枪法极准,喜爱京剧。中原大战后,追随韩复榘。抗战时期,他投靠了日本人。

十三、韩多峰,东省东平县人,1914年开始追随冯玉祥将军,先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反张勋复辟、二次直奉战争等。抗战时期,他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为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5年,他弃兵从教,创办抗战烈士子女学校和济南育幼院。1987年3月25日,韩多峰将军在山东省立医院病逝,享年99岁。

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在中原大战后,各自走上自己不同的道路。有赋闲在家的 ,有成为抗日英雄的,也有成为汉奸的。总之,他们的不同选择也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结局。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冯玉祥之死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典诚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