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五保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村集体供养,生活有着一定的保障。然而,关于五保户的宅基地问题,尤其是其去世后宅基地的继承权,常常引发人们的疑问。很多人想知道,五保户的宅基地亲属是否有权继承呢?这实际上涉及到宅基地的性质和相关的农村土地政策。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农户只享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这为解决五保户宅基地的“继承”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五保户的宅基地亲属有权继承吗 (一)

优质回答五保户的宅基地亲属无权继承。
五保户死后,其宅基地一般归集体所有,宅基地的所有权不可被继承。如果宅基地上建有房屋,法定继承人可以继承该房屋,并继续使用宅基地;但如果宅基地上没有建筑物,宅基地将直接收回集体所有。根据《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继承人只能继承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权,而宅基地的使用权在没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况下,由配偶、子女或父母等法定继承人继承。继承顺序首先是配偶、子女、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五保户宅基地的法律规定:
1. 五保户定义: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者法定赡养人无赡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等;
2. 宅基地使用权:五保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用于建造住房和必要的生活设施;
3. 继承问题:五保户去世后,其宅基地使用权一般不得由亲属继承,应当依法回归集体所有,以便重新分配给有需要的集体成员;
4.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宅基地的继承做出了规定;
5. 特殊情况处理:在特殊情况下,如五保户有亲属愿意继续履行赡养义务,地方政策可能会有所不同,需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综上所述,五保户的宅基地亲属无权继承,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但如果有房屋建在宅基地上,法定继承人可以继承该房屋并继续使用宅基地。在没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况下,宅基地的使用权由配偶、子女或父母等法定继承人继承,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五保户死后房子和地归谁 (二)
优质回答在五保户去世之后其他承包的农用耕地以及农村的宅基地都将会归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如果宅基地上建有房子,可以由法定继承人继承该房屋,同时继续使用宅基地。
宅基地纠纷有哪些情况
宅基地纠纷的情况如下:
1、土地管理部门违法审批引起的宅基地纠纷;
2、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批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建房手续用地建房,侵犯了集体或相邻关系人利益引发的纠纷;
3、争占宅基地以外的集体空闲地引发的纠纷;
4、建房户私下调换宅基地引发的纠纷;
5、用地建房影响相邻关系人利益引发的纠纷。
申请五保户的条件: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不包括捡垃圾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即捡垃圾者为有生活来源);
(四)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条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条
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遗赠的,由法定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法定继承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以所得遗产清偿。
五保户死后房产归谁 (三)
优质回答五保户死后房产归集体所有,但房屋可由法定继承人继承。根据《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无建筑物则归集体。五保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需提出申请,但无法获得宅基地所有权。
哪些人是五保户
1、五保户的范围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若是想要享受五保待遇,需要自行提出待遇享受请求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第七条
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在农村满特定条件的公民,可以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请求。请求被受理后,可以享受相关待遇,但是此类村民与普通村民一样,依旧不能获得宅基地的所有权,不管五保户死亡前、还是死亡后宅基地都依旧归属于村集体组织。
五保户死后房产继承权益分配是一个涉及法律和道德问题的复杂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五保户的房产继承应遵循法定继承顺序,即首先由配偶继承,如无配偶则由子女继承,再无子女则由父母继承,若父母已故则由兄弟姐妹等近亲继承。如无近亲,则由国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应依法办理继承手续,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社会应加强关爱五保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维护。这样能够实现对五保户房产继承权益的公正处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第四章继承第三十一条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五保户死后宅基地归属谁 (四)
优质回答五保户死后宅基地应归还村集体。以下是关于五保户死后宅基地归属的详细解答:
一、宅基地所有权归属
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个人(包括五保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意味着,五保户生前对宅基地享有居住权,但并不能将其视为个人财产进行继承或转让。
二、五保户去世后的处理
当五保户去世后,由于其不享有宅基地的所有权,因此宅基地应归还给村集体。村集体有权对归还的宅基地进行重新分配,以满足其他村民的居住需求。
三、合法继承人的情况
虽然通常情况下五保户缺乏法定继承人,但若其留有合法继承人,且继承人在法律上享有对宅基地上房屋或其他财产的权利,那么这部分财产的处理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然而,这并不影响宅基地本身的归属,宅基地依然应归还村集体。
四、社会意义与启示
五保户死后宅基地的归属问题,不仅关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反映了农村养老及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社会应共同思考如何更好地保障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权益,同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信关于五保户死后房屋归谁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典诚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