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经济的稳定与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了维护这一秩序,法律对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做出了严格规定。持有、使用假币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首先,行为人必须明知持有或使用的是伪造的货币;其次,在客观表现上,持有或使用的假币数额必须达到一定程度,通常表现为总面额超过一定界限或假币张数超过指定数量。这些标准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执行,同时也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了有效的威慑作用。
- 1、持有、使用假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 2、如果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持有、使用假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

答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或者币量在四百张(枚)的,应予立案追诉。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2条
如果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 (二)
答使用假币,如果数额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及,且明知是假币而使用,则构成犯罪。具体说明如下:
构成犯罪的条件:
数额要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使用假币罪的“数额较大”指假币总面额达四千元不满五万元。如果使用的假币面额超过这一标准,则可能构成犯罪。明知是假币:行为人必须明知所使用的是假币,如果因误认或其他原因而使用了假币,则不构成此罪。
未达到立案标准的处理:
如果使用的假币数额未达到法律规定的立案标准,那么该行为将被视为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而非刑事处罚。
特殊情况:
对于伪造货币后持有并使用假币的行为,虽然涉及多个环节,但在法律上通常倾向于从一重罪论处,即根据伪造货币罪或使用假币罪中较重的罪名进行处罚,以避免对同一行为的过度惩罚。
综上所述,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假币数额以及行为人是否明知是假币。在未达到立案标准的情况下,行为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持有、使用假币罪的信息了解不少了,典诚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