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用一生治愈童年 (一)

我在用一生治愈童年

优质回答大家好!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

- 01 -

“命只有一条,人只能活一次,要何等强烈的热爱、心愿、念头,才能让人豁出性命呢?”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由地转头看向我亲爱的女儿。

我小小的6个月多大的宝贝,正依偎在我身边甜甜地睡着,小嘴巴嘟嘟着像在品味喝下不久的奶水。

爱,热爱,强烈的爱,能让我舍下所有、放弃一切乃至自己的性命的爱,我都愿意倾注给我的宝贝。

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感想。

我习惯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看电子书,不影响她睡觉同时也满足我读书的愿望,这句话就是在书上看到的。

我算是老来得女了,四十岁高龄生下女儿,当她终于在我剧烈的痛苦中分娩出的时候,我已经没了一点力气。

为了孩子 健康 着想,我和老公都坚持用顺产的方式来迎接这个新生命。

结果我们的坚持是对的,四十周的足月儿,健 健康 康,哭声嘹亮。

助产士将脐带还未剪断的女儿放到我肚皮上时,那温热的沉甸甸的喜悦,在一瞬间让我骄傲无比。

自那一刻起,为母则刚,我拥有了全宇宙的无限能量。

催奶,坐月子,照顾宝宝,做排气操等等等等,短短的一个月老妈就不得不回家照顾爸爸。

我开始了一个人带宝宝的生活,但我却乐在其中。

虽然也有累了困了的时候,更多的却是满满的喜悦。

产假结束,我辞职了,工作了十几年的单位多次挽留,虽然不舍但为了宝贝,我必须做出选择,而那一串如梦魇般挂在我童年的钥匙坚定了我的内心。

- 02 -

我有两个姐姐,爸妈生了三个孩子,这样的家庭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比较常见,但往后便开始了计划生育的严格政策,孩子的数量开始减少了。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得到了爸妈更多的宠爱,但相较于今天的孩子们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那时候真的是散养,大姐比我大七岁,基本上我是大姐抱大的。

爸妈要下地干活,要做生意挣钱,当时我家里做小百货生意,几乎每天都要出门去赶集卖货,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县城,爸妈都骑着自行车去,很累很辛苦。

上学之前我的记忆里都是牵着姐姐的衣角,跟着姐姐玩。

记得有一次不知怎么摔倒了,胳膊肘蹭破了,留了好多血,印象里就是跑,姐姐拉着我,飞快地跑,似乎是要去医院上药,我却不记得了,只记住了跑。

可能是我小时候太顽皮了吧,身上各处的伤疤不少。

最明显的是右边额角上,现在都很明显的留着疤,听说是缝了七针,听说是我在村里戏院的石头台阶上摔的,听说还是姐姐飞快地跑着找来了老姨,让老姨抱着满头是血的我去医院缝的针。

等我上小学的时候,姐姐在邻村上初中,顾不上我。

而从那个时候起,我发现了妈妈的秘密。

妈妈爱上了打麻将,每天上午赶一个集回来后,妈妈就会去打麻将,而爸爸因为去了不同的另一个更远的集市,回来得会特别的晚,根本不知道。

于是从那时候起,我每天中午从学校放学都要先去找妈妈。

我忘不了那时候的妈妈打牌时的样子,我痛恨和妈妈一起打牌的人们,也讨厌那间屋子里香烟弥漫的呛人味道。

更讨厌哗啦哗啦的洗牌的声音,出牌碰牌时人们叽叽喳喳各色各样的笑骂声,讨厌那一张张一元两元的纸币在牌桌上被拈来扔去的场景,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从妈妈手上接过一串钥匙,自己回家。

后来,我不去找妈妈要钥匙了,我个子瘦小,我就把自己像照片一样从大门窄窄的缝里钻进去,然后一个人偷偷地在家,耳朵却随时听着大门的动静。

我依恋妈妈,我渴望和其他人一样和妈妈亲密地搂搂抱抱,可妈妈说我都上学了怎么还像吃奶时候一样撒娇黏人。

我爱妈妈,我能从很远的地方仅凭一个身影就认出妈妈,仅凭一个声音就听出妈妈,可妈妈说你自己回家吧我还有两把牌。

我爱妈妈,我怕爸爸知道妈妈的事生气,从不敢在爸爸面前表现出我的不高兴,可妈妈却怕我瞎说总时不时地塞给我一块钱,叮嘱我不要告诉爸爸。

我爱妈妈,我说妈妈别去打牌了,可妈妈说自己累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放松玩一会儿,又没耽误你吃饭,我就觉得妈妈说得也对,觉得自己不让妈妈玩不对。

我爱妈妈,我宁愿让爸爸以为是我嘴馋总吃零食还偷偷拿了家里的钱,可其实是妈妈说最近手气背总输钱,拿了家里钱包里更多的钱去玩。

我多想告诉妈妈,尽管我上学了我七八岁了我也需要妈妈陪着我,哪怕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在我身边。

我多想告诉妈妈,我讨厌打牌,讨厌那串钥匙,如果妈妈可以不去打牌,要我做什么都可以,可我说不出口,我怕是我太自私是我的错。

爸爸最终还是知道了妈妈的事,于是开始了争吵,指责,谩骂,甚至动起手。

我在角落里哭,我这一生都难以忘怀,水缸被掀翻了,水漫了一地,泥水地上撕扯着这世界上我最亲最爱的两个人,每每触及,我都会从心底痛起蔓延全身。

还有晚上的梦,我在不停的找妈妈,手里捏着那串钥匙……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可他们的爱里总是缺少什么,我吃饱了穿暖了可我更孤独了,我上学了懂事了可我更沉默了,在他们眼里我长大了可我心里却更依恋父母。

- 03 -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人们都这么说,而我却有更多的感慨,我明白父母的不易,也明白父母那一辈人散养孩子的传统其实更源于祖父母,他们没有得到过自然不懂得。

父母那一辈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难,经历了地震灾荒旱涝,动荡的年代里他们追求的是温饱稳定,这是无可厚非的。

人无完人,父母也一样,我早已经原谅了妈妈的牌瘾。

其实从我小时候我就已经将对妈妈的怨转移到了麻将上,我自那时就已经认定是这个万恶的东西带坏了我亲爱的妈妈。

如果不是它,我亲爱的妈妈会更好,更爱我。

我想到了另一句话,是相对应“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而言的,之前人们总说父母爱子女,其实真相是子女天生最爱父母。

我做了母亲,我怀抱着女儿时,从内心里涌出浓浓的爱意,而这个小小娃娃的清澈眼睛里也同样饱含着爱意,很难去衡量谁爱谁更多。

记忆里那串钥匙带给我的伤害如此之深,谁能想到?

我要我的女儿获得更多的爱,来自妈妈的无私的爱。

很多人觉得如果不工作就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我理解他们的苦衷。

但我更相信李雪、武志红以及李玫瑾诸多老师的书和言论,孩子需要心理抚养,精神上的爱与给予、包容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想我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既能满足物质同时兼顾孩子的精神,虽然累,却幸福!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典诚律网希望我在用一生治愈童年,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