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未遂应该如何处理 (一)

贡献者回答逃税罪未遂的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犯罪分子的行为性质。
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逃税罪未遂的犯罪分子,如果其行为已经实施但由于自身原因未完成,通常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一处理原则体现了法律对未遂犯的宽宥态度,因为未遂犯相较于既遂犯,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
具体幅度根据案件情况决定:在处理逃税罪未遂案件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逃税数额、逃税手段等,来决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具体幅度。这意味着每个案件的处理结果都可能有所不同。
特别情况下不予从轻或减轻: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别恶劣、后果严重、人身危险性大的未遂犯,法律可能会对其进行与既遂犯同等处罚,不予从轻或减轻。这种情况下,法院会重点考虑犯罪分子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以及其主观恶性程度。
综上所述,处理逃税罪未遂案件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犯罪分子的行为性质,依法作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决定,但在特别情况下也可能不予从轻或减轻处罚。
关于逃税罪的立案追诉标准规定 (二)
贡献者回答1、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的;2、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的;等等。 一、关于逃税罪的立案追诉标准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五十七条 [逃税案(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避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的;
(三)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的。
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
二、逃税罪怎么处罚
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2、对单位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根据《刑法》的规定偷税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才可构成(税务人员作为此类犯罪的共犯除外)。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一般对单位判处罚金没有异议,但因偷税罪的特殊性,主要涉及到单位的财务处理问题,特别是企业法人代表及财务人员的责任划分问题。
怎么对逃税罪量刑处罚 (三)
贡献者回答对逃税罪的量刑处罚主要基于税款逃避的数额与比例,具体规定如下:
逃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
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需承担罚金。
逃税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
将处以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缴纳罚金。
对扣缴义务人的处罚:
若扣缴义务人采取类似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且数额较大,将受到与逃税纳税人相同的处罚。
多次逃税且未被处理者:
应按照累计逃税数额计算处罚。
特殊情况: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追缴通知后,补缴了应纳税款,支付了滞纳金,并且曾受过税务行政处罚的,通常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若五年内已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则不受上述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保护。
如何解释逃税罪? (四)
贡献者回答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用欺诈、隐瞒方式虚假申报或不申报,以逃避缴纳大量税款的行为。以下是关于逃税罪的详细解释:
一、逃税罪的处罚 逃避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附加罚金。 数额巨大,占应纳税总额百分之三十:将面临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并附加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相同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将参照逃税罪的处罚标准。 多次逃税且未经处理:累计数额计算处罚。 特殊规定:若纳税人在收到税务机关追缴通知后,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处罚,则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有前科或多次被处罚者除外。
二、逃税罪的立案标准 数额及比例标准:纳税人采用欺诈、隐瞒方式,逃避税款数额达到五万元,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未补缴税款、滞纳金或未接受处罚。 重复违法标准:五年内有逃税刑事处罚或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再次逃税,数额达到五万元,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 扣缴义务人标准:不缴或少缴税款数额达到五万元的行为。
三、逃税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客观方面: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诈、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税款的行为。 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既可以为纳税人,也可以为扣缴义务人。 主观方面:通常为故意,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也可能存在过失,但依法补缴即可,不构成犯罪。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逃税罪怎么处理。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典诚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