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下调刑责年龄

未成年下调刑责年龄

未成年下调刑责年龄的相关知识介绍

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趋势,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不仅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厉态度,也彰显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挽救之意。

一、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逐渐提前。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也频频发生,且往往伴随着暴力手段,危害后果严重。传统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已经难以适应这一新形势。因此,有必要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预防和惩治未成年人犯罪。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调整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从十四周岁下调至十二周岁。具体而言,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情况下,如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调整是对社会现实和法律需求的积极回应,旨在更好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调整后的法律效果

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力度加大。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还能对潜在的未成年人犯罪者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这一调整也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挽救之意。对于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人犯罪者,法律仍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通过专门矫治教育等方式帮助其重返社会。

四、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为了更好地执行刑事责任年龄调整后的法律规定,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例如,建立监护人法治教育强制培训制度,提高监护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育专业社工组织参与矫治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等服务;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违法预警智能化,及时发现和干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等。

五、案例分析:宁夏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以宁夏为例,近年来该地发布了一系列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小盼故意伤害案”就是一起涉及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案例。小盼系未满十四周岁的在校学生,因琐事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共同商议殴打他人,导致被害人死亡。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对小盼予以追诉。该案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厉惩治和教育挽救相结合的原则。

六、全文总结

综上所述,未成年下调刑责年龄是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出的积极回应。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还能对潜在的未成年人犯罪者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可以更好地执行这一法律规定,实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和人文关怀。在未来的法律实践中,我们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国家刑法改为12岁了吗 (一)

最佳答案【条目1】国家刑法已将刑事责任最低年龄从原来的14岁降低至12岁。这意味着,任何已满12周岁但未满14周岁的人,若犯下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并导致他人死亡或者使用特别残忍的手段造成他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情节特别恶劣,且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追诉的,将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条目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这一界定明确了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律划分。

【条目3】根据《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同时,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若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也将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条目4】第十九条指出,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但可以独立进行那些纯属受益的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条目5】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则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同样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若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也将适用此规定。

我国未成年犯罪年龄怎么规定 (二)

最佳答案我国未成年犯罪年龄的规定如下:

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外,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如其行为已构成违法或严重不良行为,根据刑法规定,会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未成年人强奸成年人,应再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吗? (三)

最佳答案法律主观: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应当是已满十二周岁。法律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之一【刑事责任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从十四周岁下调至十二周岁。原《刑法》第十七条中增加一项: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为什么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到12岁? (四)

最佳答案因为要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更加契合罪刑相适应原则。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刑事责任。 一、为什么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到12岁

因为要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更加契合罪刑相适应原则。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刑事责任。对实施特定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通过追究刑事责任进行遏制和形成威慑,达到“罪罚相当”,有利于更精当地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更好地体现司法正义。一些低龄未成年人实施重大犯罪行为,对受害人造成重大伤害,对社会秩序形成重大威胁。而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定,使其免除刑事责任,对受害人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以及司法正义的彰显,也有着负面影响。

二、未成年犯罪的相关规定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的未成年犯罪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下调年龄可以有效的遏制这一情况的发生,保护更多的未成年人不受到伤害。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8岁的人犯罪 (五)

最佳答案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可能会被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有可能不会受到处罚,根据规定,若是犯罪行为人没有满十二周岁,不会被判刑。具体未成年犯罪如何处罚,需要结合实际的犯罪案件确定。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可能会被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未成年承担刑事责任后再起诉监护人可以获得赔偿吗

1、未成年承担刑事责任后再起诉监护人可能可以获得赔偿、也有可能不能。

具体是否可以获得赔偿,与未成年的犯罪行为是否导致受害人遭受物质损失有关。

2、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1)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被告人对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赔偿情况,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8岁的人犯罪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对于未成年刑责年龄拟个别下调,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典诚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