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法定放三天的又有哪些
- 2、公休假国家规定天数
- 3、国家法定休息的假日一共有几天
- 4、公休日是指哪几天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法定放三天的又有哪些 (一)

优质回答1. 元旦:每年的1月1日,为庆祝新年的到来。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中国农历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3. 清明节:公历4月4日或5日,为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4. 国际劳动节:每年的5月1日,庆祝工人阶级的胜利。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古代诗人屈原,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
7. 国庆节:每年的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些法定节假日中,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除了元旦放假1天外,其余节日均放假3天,包括双休日调休。通过这种方式,公众可以享受到连续的假期。1995年,中国开始实施每周工作5天的制度,随后在1999年进一步增加了公众的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每个节日都放假3天,加上前后双休日的调整,形成了每年三个连续的7天长假,使得中国人的法定休息日总数达到了114天。这些长假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休息和旅游的机会,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广泛称为“黄金周”。2004年,国家旅游局表示短期内不会改变黄金周长假制度。同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建议将传统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并取消黄金周,加强春节长假的地位。2005年,中央部门发布文件,详细阐述了增设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的重要性。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到中国人民大学听取将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意见。同年2月,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开始征求意见,新华社发表了深度分析黄金周调整政策背景的长文。
公休假国家规定天数 (二)
优质回答公休假国家规定天数是11天。以下是具体的法定节假日安排:
1. 元旦:放假1天,即1月1日,标志着新年的开始。
2. 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3. 清明节:放假1天,用于祭奠祖先和扫墓,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
4. 劳动节:放假1天,定在每年的5月1日,旨在表彰劳动者的贡献并倡导劳动精神。
5. 端午节:放假1天,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屈原的忠诚与爱国精神,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6. 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八月十五,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家人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7. 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至10月3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展现国家的繁荣与强大。
公休假的调整与安排包括以下几点:
1. 法定节假日: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法定节假日适逢周末,工作日需补假。
2. 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年休假不包括法定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
3. 探亲假:职工与配偶、父母不住在一起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享受探亲假。探望配偶的假期、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以及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具体天数根据情况而定。
4. 婚丧假:职工本人结婚或直系亲属死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批准一至三天的婚丧假。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或需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给予路程假。
5. 地方政府的调休:特殊情况下,地方政府会调整休息时间,例如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市政府决定调休放假共7天。
6. 企业内部的调休: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调整休息时间。
公休假与带薪年休假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
1. 公休假是国家规定的全体公民共同的休息日,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
2. 带薪年休假是员工根据自身工龄和单位政策享有的额外休假权利,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两者共同构成了员工完整的休假体系,有助于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和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3. 定义上的区别:公休假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与工作时间安排紧密相关,每周工作五天后的双休日。年休假是针对连续工作满一定年限的职工所提供的特殊福利,是职工辛勤工作的奖励。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以及其他节日、纪念日的放假安排。
国家法定休息的假日一共有几天 (三)
优质回答国家法定的休息假日总共有11天。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第二条,以下是全民放假的节日安排:
1. 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 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 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 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 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 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 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此外,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这使得春节、“五一”和“十一”这三大节日的法定休假天数均为3天,再加上调整后的前后双休日,每年公众的法定休息日总天数达到了114天。这每年的长假也激发了旅游消费热潮,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大亮点,被称作“黄金周”。2004年,国家旅游局表示,短期内不会改变黄金周长假制度。201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改,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放假安排。
公休日是指哪几天 (四)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公休日是指公休假日,也可以指公休假。公休假包括“公休假日和公共假日”。这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公休假日是指法律规定或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例如,每工作5天以后休息2天,这2天就是公休假日,也称公休日或休息日。由于我国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因此,一般用人单位实行每周休息两天。公共假日是指全体公民享受到的假日,如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不包括部分公民享受到的假日,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等。
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一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全年共计11天。二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这些节日放假半天。三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此外,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同时,该办法还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衍生问题:公休假的工龄如何计算?带薪年休假的待遇标准按照员工的累积工作时间进行划分。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此外,如果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天数、未休年休假工资补偿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约定或者规定执行。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中国假日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典诚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