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的待遇怎么样啊?年薪一般能拿多少啊 (一)

律师行业的待遇怎么样啊?年薪一般能拿多少啊

最佳答案律师收入高吗一般刑辩律师有一些靠自己案件盈利。有的有基本工资 案件盈利。提成点不一样。刑辩律师是一个高成本费用职位,实际收入并非简易税后收入,也有很多的支出是别人所不知道的。那般,刑辩律师放入包装袋的净利润是多少呢刑辩律师的盈利在中国的不同地区距离是相差的,刑辩律师的盈利和从事所在地有很多关系,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刑辩律师的薪水不可以同日而语。

刑辩律师的主营业务也伤害刑辩律师的盈利,对外开放、房地产业、金融行业、金融业的律师收入要远高过从事工作中、民事案件类的刑辩律师。刑辩律师新手入门时间的长短、工作经验的轻和重和辩护律师的盈利成正比,新律师和老律师收入因案源的好多个而差别巨大。目前,律师行业行业竞争十分强烈,最差的刑辩律师日常生活全是个难题,年薪3万到5万余元的不在少数,10万余元的比较正常的的,上百万的只占少数。合作方的盈利较为比较高,

特别是赢利好的公司。事实上律师行业和一切行业一样,有做的好的,都是有做得差的,还有赔本的。总体来说,刑辩律师的薪水并不是和普通职工或是公职人员一样按照月来估量的,刑辩律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上群体,盈利都是有不一样的计算方法,普遍是按照案件的信用额度合同价来计算盈利的。刑辩律师的工资一般情况下,每月基本工资也就是3000元至6000元正中间。但是,刑辩律师这一行业是个特殊行业,也都是与一般智商高的人共处,

法官并没智商能会请律师打官司吗?违法违纪的并没智商能违法违纪请律师打官司吗?所以,在这儿市场经济强烈的行业竞争中,刑辩律师的工资与自己的订单量有着与此同时的关系,高智商的律师工资加提成也便会更高一些一些,而低智商的刑辩律师怕连自身的工作中也用不了。

律师熬过5年以后,一般年薪20万都不成问题? (二)

最佳答案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律师是一个光鲜的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收入是所有从事法律职业(法律相关的职业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法学教授、学者、立法工作者等)群体中最高的,律师的收入在法律职业群体中确实是最高的,这无容置疑。但律师行业的收入极不平衡,20%的资深律师掌握着这个行业80%的财富,律师行业就是这样的一个现状。

就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来讲,表现的也很明显,平均收入至少在50万,而能够达到这个收入水平的律师真的不多,资深律师年均创收都是在几百万。有时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差距如此之大?律师行业绝不是熬过几年之后,收入都很高。

一、怎样才能成为一位执业律师。

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执业律师,需要很高的智力与坚强的体魄,要求的综合素质极高。

首先、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拿到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一个人连本科学历都没有拿到是不允许参加司法考试的;

其次、参加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2018年改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个考试的难度确实很大,我当年考司法考试的时候通过率只有不到10%,也就是说在一个班级中100名同学,你必须考到前十名才能过关,否则你不可能通过司法考试。考司法考试你需要精心准备,付出大量的心血,否则很难考过。每一位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都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年纪很大的人仍然在考司考,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吸引力就是这么高。

再次、通过了司法考试并不是你马上就可以做律师,而是需要严格的考核。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要寻找律师事务所,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律师必须通过律师事务所执业,还得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实习一年后经过考核通过才能拿到律师执业证。而实习期是极其困难的!

1、实习期没有任何工资,只有补助!而补助是极少的,我所在的郑州市实习期基本补助在1500-2000元,基本都是这样一个水平。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有原因的。作为实习律师,你必须有老师带你,你就是来学习的。不要认为一个人通过了司法考试就万事大吉,这是大错特错的!法律实务与法学理论相去甚远,通过了司法考试并不一定就会办案。实习律师必须跟着老师学习,需要干大量的辅助性工作。

2、实习期很累!实习律师必须从最基本的事务做起,老师让你做什么必须做,指导老师交给你的工作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周末休息、按时下班和实习律师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不抓紧时间学习,锻造自己,实习期一旦结束就意味着你要转行,因为你在律师行业坚持不下来。据我多年在事务所的经验,优秀的律师工作都是极其努力的。我们事务所晚上十点之前基本都有加班的,包括周末!我当年实习期间晚上九点从来没有下过班,周末就阅读各种法律书籍,增加才干。

3、实习期过后考核也是极为严格的。实习期的考核要求越来越严,现在郑州市属于省律协直属分会的律师事务所要求必须在实习期跟着指导老师办理十个的案件,实习结束后有考核小组的成员进行考核,对实习律师做一个综合的评定,每次考核基本都有没有通过的。考核通过后祝贺你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了!

二、正式执业三年内很多人会离开律师行业。

律师行业是一个真正大浪淘沙的行业,在正式执业以后对于律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收入,养活自己。因为没有收入你需要的支出太多,不是你生活的支出,而是你从事律师本身的支出。

主要包括:1、向律师事务所缴纳管理费。律师事务所是一个平台,所有的运营成本及盈利都是靠律师创造的,没有任何财力保障,律师不创收事务所就没办法运转;2、社会保险费。目前大部分律所社保都是律师个人缴纳,此笔开支对刚执业的律师来讲也是一批很大的开支。不管你有没有收入,社保必须缴纳,否则不会通过年检。3、年检注册费。律师行业每年都会年检,每年需要缴纳一笔年检费用,也是律师个人承担。

也许有人会问律师不接案件也必须要缴纳这笔费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必须交。我有一个律师朋友在家带孩子,从怀孕到孩子两岁都没有上班,每年的社保管理费年检费一分都不少。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

因为刚执业的律师,脱离了指导老师,没有业务可做,有的律师在实习期间没有考虑过执业以后的规划,导致执业后非常被动。再加上有的实习律师确实不适合这一行。你会发现他们开始去公司做法务,备考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突然有一天你发现曾经的同行转行做了法官,你也并不用奇怪。律师行业绝不养懒人,没办法这个行业没有任何人提供保障。

三、熬过了阵痛期,你的收入并不是一定很高。

作为律师,熬过刚执业的几年是必须的。刚执业你会发现,基本很少有人找你打官司,因为这个职业你刚刚入门,你没有任何资历,你的年纪尚轻。你给别人的感觉永远都是太年轻,也可以理解,毕竟很多当事人一辈子不遇见一个诉讼案件,对很多人来讲都是大事。他们怎么会轻易把他们认为这么大的案件交给你呢?除非你有很大的名气或者高超的能力!

这个阶段你一方面需要继续学习,另一方面你必须做业务养活自己。任何的懈怠情绪都不应该有!过了刚执业的几年,你会发现你坚持了下来,面临的问题是你需要收入更高,那么你需要选择自己今后的道路,如果你选择正确,你会发展的很快。树立品牌增加知识储备,还是加入团队,或者不学无术,走后门找关系都是你自己选择。

如果你不勤奋,不努力,不求变。总会有一天你发现你落后了,甚至还在原地踏步走,你还得仰人鼻息。

四、收入高的律师有以下特质。

1、勤奋。这个特点也许放到四海而皆准,但是律师行业表现的尤为突出,我们事务所年薪几百万的律师,每个都是拼命三郎,对工作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除了业务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晚上又要广泛社交。我所一位律师社交能力极强,晚上十二点之前没有回家过,媳妇是检察官,也对他的工作很理解。刚才我也提到,做律师就不要想着休息,除非了你觉得已经赚的够多。否则,在你羽翼未丰,经济收入还不多的时候,你就老老实实工作,加班,做好自己的业务。

2、对工作认真到极致。曾经听一位资深律师讲过,他写的法律文书绝对不允许出现一个错别字,每次写法律文书,他都会把写好的打印出来,一个字一个的看,至少看三遍。一位当事人曾指出,律师这个标点符号是不是一个句号,而不应该是逗号。他非常惊讶!从此以后他严格要求自己,一定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这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只要有了认真的态度你才能把工作做好。

3、业务能力始终是第一位。律师行业鱼龙混杂,有的律师忽悠能力极高,吹的天花乱坠,但是做事能力不行,导致委托人很不满意,这种律师是行业的害群之马。而有的律师则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孜孜不倦。我所在的事务所有一位老律师,优秀刑辩律师,已经执业三十多年,仍然坚持到北京及全国各地学习,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有正义感,维护行业的整体形象。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律师办案过程中,很多当事人会问律师有没有关系,在哪里有关系。他们根本就不是来找律师,而是找掮客!而负责的律师一般会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法治轨道,而不是办人情案。他们会说服当事人相信法律,而不是迷信关系,是非曲直他们会讲清楚。假如律师会给他们找关系,请客送礼解决问题,那么谁还会相信法律。我们律师行业的整体形象也会受到巨大影响!这是优秀律师不愿意看到的。

5、把每一个案件当作自己的案件来做。每一位当事人或者委托人遇到了一个法律问题,他们肯定是非常着急的,或者这件事对他们影响很大。比如刑事案件可能涉及到人的生命、自由;民事案件涉及财产;行政案件涉及公民私权利的保护。他们需要找到一位律师,为他们伸张正义。假如你对他们的事情毫不上心,无动于衷,他们也不认为你会上心为他们办事。一位好的律师当想到一个案件可能涉及到一个人的生命、自由、权利的时候,我想他会认真办理案件,竭尽全力!

律师就是一个职业,并不是很赚钱的职业。如果你想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我想可以考虑作为一名律师。至于收入,只要你做好了,收入不是问题。是我从业以来的经验之谈!

律师行业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三)

最佳答案其实现在大部分律师很不好过的,有一篇文章给你看一下;中国律师真实现状调查

邹建章

4月16日,全国律师工作会议在京结束。然而,由此引发的对律师这一行业的关注,还在延续。

据会议透露的数字,目前,我国的律师队伍发展到了14.3万多人,有3415名律师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职律师达到2649人。

在十年前或者更早些时候,谈到律师的身份或者地位,绝大多数人会羡慕不已,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了,随着律师数量的不断增多,律师与社会交往的频率增多,人们对律师的认识产生了变化,也有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还沉浸在关于律师职业的种种传说当中,认为律师必定坐拥香车豪宅,潇洒自由,有些人却对律师的地位及身份不以为然,认为律师只不过是追逐利益的商人;有些人认为律师是追求法律正义的勇士,有些人却认为律师扮演的是“替坏人说话”的角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律师工作和生活的真实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现实是,并不是每一个律师,都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富有。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王凡透露,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律师的平均收费不如出租车行业,年毛收入不足10万元。上海市律协一项调查显示,全市律师28亿元总收入中,80%的收入由20%的律师创造。广东省的调查结果是,律师收入呈金字塔式,10%处于顶端,约20%处于偏上,而70%的律师则生活艰难。重庆市律师执业报告中,部分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江浙一些地区,执业第一年的律师月薪只有1000元。律师行业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现实是,律师并不像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潇洒风光。

在各种民事活动中,律师的身份仅仅是一个民间人士。周旋于各种机构及人员中间,律师们总是如履薄冰,举步艰难。追求法律正义,还是干脆做成商人,两方面的冲突时刻在煎熬着他们。由天使变成魔鬼,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现实是,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律师。

在我国,很多人还是以为律师就是“替坏人说话”的,甚至有一些人还会采取过激行为报复律师。

现实是,一方面,律师数量急剧膨胀,一方面,律师资源的分布却很不合理。从全国律师的分布看,超过半数的律师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

像中国许多领域一样,律师行业也呈现出了浓重的中国特色。然而,不管现有的情况是喜是忧,中国的律师业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呈现出了美好的前景。

越来越多的律师开始站出来,挑战涉及公共利益的不合理现象;越来越多的律师开始参与到国家立法中;越来越多的律师认真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积极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

即将于6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律师法,开始更多地强调律师的公共责任心,特别指出律师要发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职责。另外新法对于律师职业豁免权、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诸多权利也作出了新的规定。

我们有理由相信,律师行业的发展前景必是风光无限。

律师行业就是一根鸡肋

法制网记者 徐伟

初见王宏斌律师,真的很难把他和港台剧中的那些大律师们联系起来。一件休闲的夹克,一条灰色的牛仔裤,连根领带都没打。

王宏斌笑言,许多人一提起律师,马上联想到香车豪宅,有些初次接触律师的人甚至会好奇地问:“你们出庭也戴假发吗?”

“律师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风光,律师就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而已,惟一不同的是,律师凭借的是法律的技能。”王宏斌坦言,有些人羡慕律师时间自由、金钱自由,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但这些往往是奋斗大半辈子的功成名就律师的写照。对于大部分律师来说,律师有时候就是一个混口饭吃的职业。

从2001年踏入律师业大门,王宏斌先后在陕西的3个律所执业。他告诉记者,有些刚入门的实习律师,一个月也就赚1000多元。家在西安本地的还好说,吃和住还可以靠父母。有的家在外地的,租个五六平米的“鸽子楼”,每月就要花费七八百,剩下的钱也就够填饱肚子了。

刚入门的律师压力不仅来自薪水,更来自案源。没有案源,虽然每天都能正常上下班,但是心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慌、发毛。“毕竟,人不能去喝西北风。”王宏斌说。

当然,王宏斌离那个青涩的时期已经渐行渐远,经过7年的摸爬滚打,他已经在西安买了房子,目前正准备物色一辆像样的小汽车。

“其实,我现在正处在一个瓶颈期,没有那些著名律师大富大贵,也不像那些刚入行的举步维艰。”王宏斌告诉记者。

王宏斌目前的收入可以达到一个月五六千元,在西安这个西部城市,已经算是白领了。但这个白领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加班对于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研究法律条文,分析案情,搜集证据材料,撰写司法文书,解答法律咨询……王宏斌一口气说了许多律师每天要面对的工作,“我们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一开始,就不知何时能够停下来,有时为了一个案子,会加班到凌晨两三点。”

有一次,王宏斌去外地办案,一去就是大半个月。其间知道自己的娃发烧了,高烧40度不退,心里干着急使不上劲,因为那一头还有当事人的命案悬着。

“如果仅仅是工作压力,咬咬牙还是能够克服的。最让人感觉不爽的就是有些行政部门的蔑视和不配合。”说到这里,王宏斌的语气有些无奈。

2003年在某省的一个农村发生了一起投毒案件,罪犯在一瓶娃哈哈矿泉水里放入了毒鼠强,导致两名儿童死亡。公安机关通过侦查,怀疑是邻家的一名农夫所为。一审时这名农夫被判死刑。

“我是二审时接手的,一读案卷,就感觉这起案件非常棘手,并且疑点很多。”王宏斌说,“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和对生命权的尊重,我开始调查取证。”

然而,调查取证的道路一波三折。到行政机关查询,工作人员说拿钥匙的人出差了。去司法机关请求配合,工作人员说没空。王宏斌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还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律师,认为律师喜欢挑词架讼,动辄怂恿、鼓励、帮助当事人起诉,破坏了稳定。

“实际上,法律要求的就是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原告或是被告,无论有罪还是无罪。”王宏斌说,律师的存在,正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法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有时觉得,律师行业就是一根鸡肋。吃不饱,又饿不死。有人当作救世主,有人当成扫把星。”王宏斌感慨道。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口述实录

讲述者 湖北律师吴建宝 记录者 法制网记者 于呐洋

律师,在世人眼中,往往代表着财富、练达与力量。我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憧憬,毅然决然地从政府机关辞职踏入律师界的。我已从刚出道时“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彷徨之境慢慢走到现在案源基本不愁的平和之境。现在如果让我概括对律师行业的看法,我想再也没有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句话更贴切的了。

一边是大海般广阔无垠的业务范围,一边却是火焰山般无从下手、难以立足的尴尬境地;一边是有的同行好像有做不完的业务、挣不完的钱,一边却是自己无事可做的心急火燎的煎熬;一边是案件成功完成当事人风平浪静后的真诚笑脸,一边却是逐层炼狱、终达目的的磨砺……从我观察到的许多同事工作、生活状态而言,我相信这种体会应当代表了大多数同仁的感受。

当然,对于律师而言,关键是如何尽快远离火焰,扬帆大海。从我个人的经历看,诚信是至关重要的,永远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你的专业与良知。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律师的不好言论,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真想在这一行长期立足的律师,没有哪一个不是诚信的,因为这是由律师工作的性质、规律决定的。我想讲一个自己遇到的真实事例。

那是2004年,当时我已有了些业务,但还比较困难。有一个人经人介绍找到我,想让我帮他打官司。原来他和开发商因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曾经有过诉讼,后来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他不找开发商索赔,开发商也不追究他房屋超面积的补偿。但最后的调解书竟然漏写了开发商不再向他要房屋超面积补偿的条款,而当时的代理律师也未注意到这一点。这样,房产证办下来后,开发商就告他,要他补偿房屋差价,一审他已败诉。他表示愿意出5000元让我替他打二审。

我完全可以接下这笔钱,因为他是自愿请我的。但我没有这样做,我实话告诉他,这个案子不需要请律师,只要他能将上次调解的笔录找到,他自己就可以打赢官司了。他按照我说的去操作,后来,原审法院通过做工作让开发商放弃了自己的诉求。

从那以后,他对我非常信任,将自己和朋友的诉讼事务、法律顾问都交给我做,还引荐我认识了银行界的人,其实我现在的很多银行诉讼业务都是源自他的。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只有真讲诚信的人,才可能舍,也才有可能得。

回过头来看,当初我对律师业的认识,虽然带有隔雾观花的轻狂,但现在我认为它并没有错。财富,我虽然还谈不上,但我感觉正向它靠近;练达,我感觉律师这一行确实让人更为成熟,当你看到当事人的喜悦时,你能感到自己的力量和成就感。这大概就是律师职业的魅力吧。

一个刑辩律师的打拼史

邓云林,北京市京银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律师,执业12年。4月15日、16日召开的全国律师工作会议,触发了他对刑辩律师那荣辱冷暖的回忆。为此,他专门给本报编辑部写来了一封信。

编辑室:

全国律师期盼已久的新律师法将于6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进一步明确了律师的会见权。这对刑辩律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实际上,就在几天前,我就因为会见的问题碰了两回钉子。4月8日和14日,我和另一位律师携带会见手续两次前往辽宁省朝阳市公安局,会见一个犯罪嫌疑人,此人名叫张秀武,涉嫌故意破坏文物罪。办案人员称,我们这里会见需要局长批,委托人也要到。主管负责人的答复更干脆:该案涉黑,任何律师都不能会见。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委托人茫然无措。

其实,类似的情形我碰到过很多回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以外,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要在48小时以内安排会见。但在一些地方,随意拒绝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现象并不少见,其招数也是层出不穷,比如“会见需要批准”、“办案人员出差了”,“领导开会去了”等等。

回想当年刚刚做律师时,心里充满了新奇和憧憬,12年过去了,信念与现实发生的碰撞,让我感慨颇多。

1996年,凭着对法律的粗浅认识和执著,我不顾家人和朋友反对,辞掉了教师的工作,来到山西太原,当上了律师。

刚做律师时,不能独立办案,先跟老律师学徒,到全国各地去办案,只为多学本领早日出徒,不求回报,不讲代价。别人不愿办的案件、律师费低的案件我都抢在前。

从事律师工作7年后,我决心到首都北京闯荡一把。先住地下室,吃工作餐,顶着炎炎烈日,往来于公司、个人和办案机关之间。又一个5年过去后,我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了自己的房产、汽车、律师所以及更大的精神收获———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回过头来细细品味,我认为,做一名律师,物质条件的艰苦并不可怕,最可怕、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看到法律被践踏。

3年前,河南某基层法院将一起民事纠纷以司法建议书的形式,要求当地公安机关以经济诈骗罪追究民事被告的刑事责任,因为原告是当地人,被告是外地人。结果,公安机关以经济诈骗罪立案侦查,一审法院也判决被告人有罪。我代理二审后,经过漫长的多次申诉和控告,这起案子才得以纠正,但国家赔偿一直未落实,因为牵扯到很多办案人员的错案追究问题。

我感觉,律师有时很渺小,如果没有运用法律的高超本领,就难以实践正义使者的诺言。

即将实施的新律师法,对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诸多权利进行了完善和强化,对此,我拭目以待!

涉外律师“很缺很不易”

“英文litigation一词也涵盖了部分非诉的工作。”采访中,不时有英文单词从孟建兵口中蹦出来。孟建兵,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从业4年。

“进口反倾销调查、出口反倾销应诉、出口反补贴案件、WTO争端解决机制,这几大块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他告诉记者。

“不少人羡慕做涉外业务的律师,因为他们做得专业,收入比一般的律师多,但要成为既懂外语、外贸和财务又懂专业法律的多料律师,也很不易。”孟建兵叹了口气,他说,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当事者自己知道。

据了解,目前,我国律师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复合型人才比较短缺,尤其是在金融证券、知识产权、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等领域迫切需要律师介入。

孟建兵说,他们所里有几个律师只做反倾销案子。“做反倾销这块业务,语言很重要。”孟建兵说,反倾销调查问卷一般都以英语形式设计,英语运用能力必须足够强,否则就无法和外国公司、外国律师沟通。

“律师如果没有专业特长就会缺乏竞争力,法律服务日益成熟、法律服务市场越分越细,‘万金油’式的律师肯定将失去生命力。”孟建兵说,“不断有新的东西出台,律师必须不断地去学习,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表。”

公职律师要耐得住清贫

“不拿一钱一文,捧出满腔热忱。”工作记事本扉页上一行醒目的大字,成为韩慧开始公职律师生涯以来,恪守不变的惟一准则。

韩慧是北京市朝阳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公职律师,从事法律援助工作3年。

记者了解到,公职律师是律师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具有律师资格、占国家行政或事业单位编制、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服务、为困难群体无偿提供法律帮助的公职人员。关于公职律师的规定非常明确:公职律师不得从事有偿法律服务、不得在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兼职;不得以律师身份办理本级政府或部门以外的诉讼与非诉讼案件。

“我们收入不高,除了死工资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韩慧告诉记者,“生活是清贫了些,但公职律师必须耐住清贫。不过,有时我也会有十足的幸福感,特别是为那些困难群体讨回公道时。”

作为法律援助中心的公职律师,韩慧只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打交道的都是社会贫弱群体。她告诉记者,两年来,她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已经有四五十件了,接待了3000多名当事人。

“帮帮我吧!帮我讨回救命钱!”那是2007年一个清冷的早晨,韩慧正在忙碌地整理案卷,一个中年男子捏着褶皱不堪的工伤鉴定书,踏入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大门。

原来,这位来京的农民工在从事钻机操作时,不小心从3米高的桅杆摔下,右股骨粉碎性骨折。“受了伤,又丢了工作,那位农民工兄弟哭得哗哗的!”韩慧回忆说,她当下就给他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紧接着做谈话笔录、查阅法律法规、搜集相关证据,马不停蹄地奔波了一周,为这位农民工要到了75000元的工伤补偿款。

韩慧说,当时,这位农民工拿着厚厚一叠钱,手不停地颤抖,欣喜得有些语无伦次,不停地说着“啊,”。

“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一句,让我感到从内到外的幸福。”韩慧说。

律师生存状况两极分化

法制网记者 于呐洋

“我国律师生存状况目前是两极分化,做得好的律师每年收入可达上百万元,而做得差的律师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这种情况不仅在云南,全国各地都是如此。”从业13年、现在已有很高知名度的云南律师周文曙这样说。

对中国律师业生存状况思考很多的周文曙告诉记者,以云南为例,全省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律师过得非常好,他们完成了创业期,有固定案源,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有三分之一的律师达到温饱小康水平,他们的年收入在4至10万元之间,生活比较安定;还有三分之一的律师生活贫困,他们没有案源,执业困难,又不愿意离开这个行业,举步维艰。

“特别是对于刚入行的律师来说,他们往往都属于第三种,但有些能力强、素质好的新律师,从业几年后,很快就能改变这种状况,而有些做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老律师们却依然如旧。”周文曙说。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律师业的两极分化?

“其实,个人因素在律师业中占主导地位,如果个体很强,就会很快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周文曙认为,律师讲究悟性,在律师业内,有三类律师是属于比较“弱”的律师,一种是业务能力差的律师,一种是社交能力差的律师,还有一种是品行很坏的律师。时间久了,越来越没人愿意找这三类律师,他们就会被边缘化。

那么,对于比较“弱”的律师,应该怎么做?

在周文曙的律所里,他“强制”规定,“强势”律师必须扶持“弱势”律师。“比如,我会把自己的案子分给‘强势’律师做,但条件是,他必须带一个‘弱势’律师一起做案子。”现在,周文曙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案源都分给其他律师做,他自己有七八个助手,助手忙不过来时再带着小律师,这样一级带着一级。

近些年来,周文曙律师亲自代理了很多有影响的案子,如“上海先利公司集资案”(受害群众近百万,涉及数十亿元人民币)、“香格里拉———从虚拟到现实”著作权侵权案、“11·11”孩童攀爬飞机人身损害赔偿案等。

“我现在的工作几乎没有压力,每天过得很滋润,可以自由驾驭我的事情,自由决定我想要做的事情。”周文曙笑着说,有时他会找几个朋友一起喝着普洱茶聊天,有时会专心研究一下纳西文化,因为他是一个纳西族后代。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原文没有署名作者.

责任编辑: 刘勇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刑辩律师费用收取标准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典诚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