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婚假工资规定 婚假期间工资待遇 (一)

下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份关于劳动法对婚假工资规定以及婚假期间工资待遇的内容,想要了解的小伙伴们赶紧来看看吧。

一、劳动法对婚假工资规定

婚假是有工资的。

婚假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婚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合同规定的工资标准,是指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

有关婚假工资计算方式的法律规定

1、根据我国的《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的法律规定,员工结婚的话,当事人用人单位应该给予1到3天的婚假,婚假假期在3天以内的,工资必须照常发放。如果婚假假期超过3天,倒是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规定。

2、如果当事人和用人单位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则必须发放不低于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工资。如果当事人和用人单位双方还签订了集体合同的,若集体合同中规定的工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的工资标准的话,则按集体合同中规定的工资标准来发放。

3、如果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中都没有关于工资标准规定的,则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后再执行。

4、如果当事人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任何合同或者协议的的,婚假假期工资的计算方式是按当事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时的每月工资的70%来计算。

二、婚假期间工资待遇

1、根据《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确定: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假期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但并未明确规定工资计发的标准。

2、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婚假期间工资的原则确定: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4、按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较低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就是劳动法对婚假工资规定以及婚假期间工资待遇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婚假的内容就在誉祥婚礼网,欢迎大家来阅读哦。

合肥婚假是3天还是10天 (二)

合肥婚假是3天。具体如下: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3、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4、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5、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6、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婚假和产假的工资的算法如下:

1、职工休婚假期间,职工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签有劳动合同的职工休婚假期间的工资是按照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若是用人单位有为女职工买生育保险的,职场女性在产假期间的工资将由生育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生育津贴若是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相差部分则由企业补上;若是用人单位没有为女职工购买生育保险的,则由用人单位支付工资,这里的工资应为月工资标准。

请婚假的流程如下:

1、去公司的人力资源部;

2、带上结婚证明,一般是结婚证的复印件;

3、填写婚假假期申请表,领导签字批准后就可以了;

4、关于婚假天数,按照公司制度休假。

综上所述,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劳动者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这是对劳动者的精神抚慰,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其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第一条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新劳动法关于婚假的规定是什么? (三)

新劳动法针对婚假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劳动法》的第四章第五十一条中。根据这一条款,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工资。对于婚假,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依据《计划生育条例》的条款,法定结婚年龄的男女(女性20周岁,男性22周岁),有权享受3天婚假。

第二,符合晚婚年龄的男女(女性23周岁,男性25周岁),可以享受额外的15天晚婚假,其中包括3天法定婚假。

第三,若结婚双方居住地相隔较远,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路程假。

第四,如果在探亲假期间结婚,不再额外给予假期。

第五,婚假期间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日。

第六,再婚者仅能享受法定婚假,无法享受晚婚假的额外福利。

劳动合同法婚假规定是怎样的 (四)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婚假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劳动法》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具体规定如下:

基本婚假天数:

根据《计划生育条例》细则,当法定结婚年龄为女性20周岁,男性22周岁时,员工可享有3天婚假。

额外路程假:

若结婚双方在不同工作地,用人单位可按路程远近给予员工额外的路程假。

婚假与其他假期的关系:

婚假涵盖公休假和法定假,即在婚假期间如遇公休假或法定假,不额外增加婚假天数。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另行提供假期。

再婚者的婚假权益:

再婚者同样可享受法定婚假。

工资支付:

根据《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一条,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

这些规定共同确保了劳动者在结婚这一重要人生阶段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需根据条例细则,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假期安排。

新劳动法关于婚假有什么规定? (五)

《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一条明确指出,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新劳动法关于婚假的规定基于《计划生育条例》。条例规定,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若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则可享受15天婚假,其中包含3天法定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如不在同一工作地点,根据实际路程远近,可额外给予路程假。若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不额外给予假期。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再婚者可享受法定婚假,但不能享受晚婚假。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劳动法关于婚假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典诚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