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规定相当明确且严格,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用人单位
- 1、最高法院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
-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全文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
- 4、我国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规定
本文目录导航:
最高法院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 (一)

最佳答案1. 法律主观规定,单位或个人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采取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且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对此罪行的处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同时处以罚金。
2.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若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将被判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对于单位犯下前述罪行的,除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个人罪行的规定进行处罚。
4. 若行为人在提起公诉前支付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了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情况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全文 (二)
最佳答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如下:
第一条:认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劳动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应当被认定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条: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应当被认定。具体包括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逃跑、藏匿;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以及其他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方法。
第三条:认定“数额较大”的标准,包括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的,或者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第四条: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不支付的,应当认定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但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正当理由未知悉责令支付或者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除外。如果有关部门已通过在行为人的住所地、生产经营场所等地张贴责令支付文书等方式责令支付,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应当视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第五条:认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包括造成劳动者或者其被赡养人、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重大疾病无法及时医治或者失学;对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使用暴力或者进行暴力威胁;以及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第六条: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在刑事立案前、提起公诉前、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分别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可以从轻处罚。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赔礼道歉。
第七条: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应当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实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的,依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 (三)
最佳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两万元:
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
同样,如果用人单位或个人以相同的方式逃避或拒绝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达到三万元至十万元,也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应予立案追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人单位或个人在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并且在刑事立案前主动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不予立案追诉。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积极改正错误行为的宽容态度。
我国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规定 (四)
最佳答案我国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行为人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行为人通过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行为人有能力支付但故意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具体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包括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逃跑、藏匿;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材料等。
所欠劳动报酬数额较大:
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之间。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
政府有关部门已下达支付命令但行为人仍未支付:
在政府有关部门已经责令行为人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下,行为人仍然拒不支付。
此罪行的立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劳动者权益受损时,政府相关部门会介入调查,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行为进行起诉,以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应得的报酬。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典诚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