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
- 2、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依据
- 3、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 (一)

优质回答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由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因违法失职,导致国家资产损失或处于流失状态。常见的流失形式包括:股份制改造与拍卖中资产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资产流失;评估机构恶意低估资产价值;假合资套取资金;决策失误致巨额资产损失;以及利用企业关、停、并、转等机会的贪污犯罪行为。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家所有企业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实行国务院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确保资产权益与责任统一,资产管理与人事管理相结合。
在股份制改造与拍卖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信息不对称,导致国有资产评估失真,价值被低估,从而引发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则利用破产法律程序漏洞,转移资产逃避债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评估机构的不诚信行为,恶意低估资产价值,进一步加剧了资产流失的风险。假合资套取资金,实质上是利用合资机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决策失误是另一个常见原因,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资产的巨额损失,甚至流失。最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企业重组、租赁、合资等机会,通过贪污犯罪侵占国有资产。
综合所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其成因复杂,主要包括违法失职、评估失真、决策失误及贪污犯罪等。对此,需要加强监管,完善法律制度,提高透明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依据 (二)
优质回答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依据如下:
1、在破产中流失;
2、在企业改制中流失;
3、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流失;
4、经营管理不善流失;
5、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的主管人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6、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低价出售,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的;
7、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破产的;
8、造成恶劣影响的。
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
1、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意味着国家财产的减少,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了政府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资金;
2、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国有资产流失可能涉及违法违规操作,这会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
3、损害公共利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公民的共同财产,其流失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可能导致公共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4、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稳定;
5、降低政府公信力:频繁的国有资产流失事件会使公众对政府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依据包括破产、企业改制、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经营管理不善、主管人员导致的损失等。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以及降低政府公信力等方面。
【法律依据】:
《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在基准日之前,已经发生的各项财产损失和以前年度的经营潜亏及资金挂账等。
第三条
企业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本规则规定进行核实和认定。
第四条
企业清产核资中清查出各项资产损失的核实和认定,依据有关会计科目,按照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待摊费用挂账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其他资产损失等分类分项进行。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 (三)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 1、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2、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3、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 4、假合资进行套钱; 5、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 6、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 第五条 申请许可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凭批准文件、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审批机关对许可经营项目有经营期限限制的,登记机关应当将该经营期限予以登记,企业应当在审批机关批准的经营期限内从事经营。 申请一般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规定自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经营的类别,依法直接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典诚律网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