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买假和敲诈勒索是否有本质区别 (一)

答在购买商品时,如果明知商品是假货但仍选择购买,并要求赔偿,这种情况被称为“知假买假”。如果索要的赔偿金额不超过交易金额的三倍,这在法律上通常被认为是合理的。然而,一旦赔偿金额超过交易金额的三倍,就可能被视为敲诈勒索。法律上,这种行为被视为滥用消费者的权利,意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假货本身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可能对市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商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所售商品的真实性。如果商家的赔偿行为被认定为敲诈勒索,那么报警处理可能会成为更为合理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商家需要根据自身的损失情况做出判断。如果赔偿金额较高,报警处理可能会更为划算,因为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然而,如果商家选择报警,应确保所有证据都收集齐全,包括交易记录、证据照片等,以便警方能够迅速查明事实真相。
总之,知假买假和敲诈勒索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商家在处理这类情况时需要谨慎行事,以避免法律风险。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应保持警惕,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知假买假可以要求赔偿吗,能获得双倍赔偿吗? (二)
答知假买假可以要求赔偿,但不一定能获得双倍赔偿。
可以要求赔偿:知假买假行为并不影响消费者维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即使购买者明知仍购买,也可以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要求赔偿。这是因为食品、药品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法律对此类问题的保护力度较大。
赔偿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但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赔偿的金额并非一定是购买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一倍。实际上,根据该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当然,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如针对食品、药品的特定规定,可能会按照不同的赔偿标准执行。
特殊情况的赔偿:在特定情况下,如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向消费者提供,并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严重损害的,受害人还有权要求经营者进行惩罚性赔偿。但这种情况下的赔偿金额和条件需根据具体法律规定来确定。
综上所述,知假买假可以要求赔偿,但赔偿金额和条件需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消费者知假买假可以索赔吗 (三)
答高女士来到青州一家超市,花590元购买了10瓶橄榄油。2014年4月份,高女士将该超市告上法院,称她在该超市选购的橄榄油为进口产品,上面仅标注了分装日期,却未在显著位置标注生产日期超市销售了已超出保质期的橄榄油,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超市方应支付商品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超市辩称高女士明知橄榄油已超出保质期而购买,并非出于个人消费的目的,且橄榄油未对高女士造成人身、财产或其他损害,因此,高女士的诉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那么,消费者知假买假可以索赔吗?
倍领安全网小编认为本案中我们关注两点,第一、消费者“知假买假”能否获得赔偿第二、价款十倍赔偿金是否需以对消费者造成损害为前提
下面我们来听听专业律师怎么解答。
第一: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的 规定,本案超市出售已超过保质期的商品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被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见,购买者主张权力是并不受限于其是否事先知道商品存在问题。所以本案中,不管本案中高女士在购买超市橄榄油之前是否知道该商品已超保质期,都不影响她向超市主张权利。
第三: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本条规定消费者在要求损失赔偿时需是“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但只要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都可以依据本条规定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支付价款的十倍赔偿金。
综上所述:本案中超市作为经营者,应该知道分装日期和生产日期的全部,虽然在橄榄油包装上标注了分装日期,却未在显著位置标注生产日期,误导消费者以为分装日期为生产日期,违法诚信经营义务。高女士有权要求超市支付几款的十倍赔偿金。
由此可见,消费者知假买假是可以要求索赔的。知假买假”行为并不影响消费者维权。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为了加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让故意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经营者付出沉重代价,把维护消费者权益真正落到实处。
购物维权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稍后我们将介绍常用日用品维权方法。
知假买假能不能获得赔偿 (四)
答1. 消费者在知假买假的情况下,通常不会获得法律上的赔偿。因为这类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已知晓商品的真实情况,并不处于弱势地位,其购买行为可能带来不当利益,这与公平原则相违背。
2. 在法律分析中,知假买假的行为不被视为受法律保护的消费者。打假本应是公益活动,但有些人以此换取报酬,违背了公益的本质。消费者在购买到假货时,应通过正规渠道投诉,以获取合理的解决方案。
3. 知假买假与在消费过程中买到假商品是有区别的。知假买假是基于利益驱动,明知是假货而购买以索赔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此行为的判决存在分歧。有的法院支持惩罚性赔偿,而有的则不认为这是合理行使权利,不予以支持。
4. 尽管知假买假不被视为正当消费行为,但作为一种专业打假行为,其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积极意义。公众对于以补偿性赔偿为原则、惩罚性赔偿为例外的赔偿机制有所保留,认为这使得打假行为的价值大打折扣。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知假买假和敲诈勒索是否有本质区别,典诚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